尽管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海外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从政策到消费者使用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
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顺利开拓海外市场,仍然需要克服许多挑战。我们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四大挑战。
1、出海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欧盟准入门槛高的问题。
欧洲对汽车的准入标准比国内严格得多,进入海外市场的首要任务不仅是设立海外销售公司,最大的难点还是通过海外相关国家的各种标准。
与国内相比,欧盟市场对安全、环境保护、技术等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取得进入欧盟市场的资格,汽车企业必须取得WVTA欧盟整车型式认证。
WVTA一般包括汽车噪声、持续距离、碰撞安全、行人保护、电动汽车特殊要求、材料回收利用、紧急呼叫等43个汽车测试项目,是汽车电气单元、常规配置、车身和装修材料、动力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综合性高标准检查。
在通过全车型认证的同时,销售数量不受限制,必须取得大量准入许可证。大量准入审查的内容也更加全面,E-call、行人保护、材料回收三项测试增加。
其中,电子邮件系统用于紧急情况下车内成员的呼救,包括信息技术;材料回收涉及209种材料,要求车企精心选择材料;行人保护需要车辆设计和技术的共同配合。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获得欧盟批量准入的企业只有爱驰汽车。它不仅通过了欧盟的高要求,而且拥有许多专利自持技术,包括三明治结构电池包、精细电池管理系统、上钢下铝结构车身等。
2、获得准入后,掌握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是一个大问题。
为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品牌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铺设和充电网络的建设方面,中国品牌面临着海外在线宣传和充电网络建设投资压力大、车辆修理慢、修理困难、修理成本高等痛点。
消费市场与工业市场的巨大区别在于服务和渠道。以公交车为例,可以直接卖出1000辆车,然后派一个团队进入服务。卖消费是不行的。首先要铺开渠道,建立4S店铺,这是出货的基础。没有这些,就不能出货。
目前,爱驰汽车已经成为少数在欧洲形成完善销售和售后服务布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与欧洲当地企业合作。
对于蔚来来来说,将国内严重的售后服务和充电服务移植到欧洲,将面临巨大的资金投入压力。
但是,中国品牌要真正立足海外市场,最终实现盈利,必须解决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的铺设,以及充电网络的建设等问题。因此,前期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3、作为市场销售的前提,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还需要克服运输和生产供应的问题。
上汽拥有自建的欧洲航线、生产研发基地、营销服务网点,以及安吉物流等汽车上下游相关行业,能全面保障汽车的生产与销售。并且它的产品已成功登陆欧洲十多个国家,具有很强的海外竞争力。
比亚迪作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在欧洲建立了电动汽车工厂,可以帮助后期的产能供应。
但而,这些只是开拓市场的基础。当第一辆车落地欧洲市场时,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4、中国品牌将直接与欧洲老牌汽车公司和在全球市场上享有盛誉的特斯拉竞争。
欧洲在传统汽车方面有绝对优势。目前以BBA、大众为代表的汽车公司都在转型布局新能源,以高端为主,可以在品牌和质量上快速吸引消费者。特斯拉本身涵盖了高中低端的全产品系统,无疑给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旅程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特斯拉位于欧洲的第一家超级工厂即将竣工,年产量为50万辆。在欧洲传统汽车公司中,BBA、大众、PSA等传统巨头将在未来推出大量电动汽车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爆炸性增长,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定位主要在于中低端产品,在高端领域没有形成优势。虽然威来汽车走高端路线,但目前拥有量很小,经验需要积累。
因此,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在顺利进入欧洲本地市场的同时,迫切需要提高品牌竞争力。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上汽(名爵)在品牌塑造和宣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上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民曾公开表示,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时期,上汽在一些市场上仍需持续投入,除了打品牌、提形象外,最终还能适度盈利。因此,上汽将MAXUS品牌定位为政府用车,特别是邮政系统用车,原因是邮政用车频繁,检验质量效果明显,同时曝光度高,有利于品牌宣传。价格方面,是根据当地产品的使用情况和需求情况而定,而不是盲目地以低价进入市场。
另外,上汽乘用车统一采用MG标识,这一起源于英国的汽车品牌进入欧洲,更受消费者欢迎,有助于迅速打开本地市场。其车型MGEZS获得了EuroNCAP的五星安全评价,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宣传效果。
总体而言,国内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制定了布局欧洲的计划,虽然各自在某些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仍是有一定的短板需要弥补。
成都融和实业排队叫号系统厂家(www.iritqq.com)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医院分诊系统、排队机、叫号机、评价器(好差评系统)、呼叫器、多媒体查询及信息发布配套系统等,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不动产登记、智慧医疗、智慧税务、智慧政务、智慧金融、智慧通讯、智慧服务大厅、智慧机关单位等服务窗口行业.咨询电话:028-87438905。
标签: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AI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