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技术越来越智能,我们在生活中,免不了应酬,疲劳驾驶,等等影响驾车的行为。我们就想着有没有让车子自动行驶的办法。像电影里面的智能电脑操控汽车飞奔,所以我们一直都在为这个目标而改进相应的技术,下面我们来看看自动驾驶技术需要依赖的几个方面:
1、自动驾驶技术之计算性能。
研究表明,人类的反应时间通常是100。~150ms,尽可能保证安全的自动驾驶技术响应时间应低于100ms[68],而自动驾驶系统面临的持续输入数据量则非常巨大,车身上的高分辨率照相机每秒会产生2GB像素,输入到用于决策和推断的深度神经网络中,实现物体和行人跟踪、交通信号检测和识别、车道检测等250万亿个操作。
同时,对于这样规模的计算量,数据处理系统也要严格控制硬件发热问题,避免性能损耗、续航减少、能源浪费甚至车身自燃等严重问题。因此,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能效地实现大规模运算,将是对驾驶数据处理系统的一大考验。
2、自动驾驶技术之存储性能。
传感器遍布车身的数据传输带宽可达3~40Gbit/s[69]英伟达的自动驾驶技术测试还表明,车辆学习数据收集系统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充满TB级固态存储硬盘。(SSD)。
自动驾驶技术在短时间内产生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量,需要不断提高车载存储系统的性能。一方面,由于网络通信条件的限制,车辆无法将传感器收集的实时原始数据直接上传到计算平台;另一方面,降低传感器数量或数据采集质量将直接影响数据价值,导致识别错误和决策准确率下降。
3、自动驾驶技术之网络通信性能。
对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智能驾驶技术而言,网络通信几乎为各种功能提供了底层支持:
车与车之间的互联:通过车辆点对点网络,车辆可以进行事故报警、碰撞预测、协同巡航等应用,无需驾驶员实现智能通信。
汽车与计算平台之间的互联:由于汽车处理系统受限于有限的计算资源,人们不能直接将所有复杂的任务交给自己进行计算,必须卸载基于更高级别的计算平台的特定任务。通过智能化车辆可以连接路边单元、基站等计算服务设施,从而实现数据交互、计算卸载等过程。
汽车与用户设备的互联:无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客,都需要对机动车本身的情况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从而评估驾驶安全性等问题。
但传统网络通信技术由于无线通信状况、通信带宽限制、网络流量拥堵等问题,在不考虑数据处理时间费用的情况下,通常会导致数据传输费用远高于100ms的限制标准,从而导致行车数据处理系统性能严重瓶颈。然而,基于云端的现有远距离网络传输技术很难达到响应时间限制,因此有必要尝试在该地区实现短距离网络通信。
标签: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自动驾驶